找到相关内容2644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隋唐时代的中国平地伽蓝形式与思想

    唐西安的西明寺是和新罗僧圆测法师有关联的场所。圆测法师(西元613~696年)是新罗的王族出身,法名文雅,字圆测。3岁出家,15岁到中国留学,研究小乘和大乘等多方面的教理、教法,特别是在唯识学方面有很...

    (韩国)李兴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92669540.html
  • 虚云老和尚在江西云居山的事迹点滴

    《觉友情》月刊得知虚云老和尚在江西云居山开办僧伽农场,去信询问,得其应许,于1956年8月偕海因师一道至云居山出家,蒙虚老慈悲剃度,取法名宣德,字绍云。是年冬,前往广东南华寺受具足戒,之后回云居山听...

    绍云老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93369549.html
  • 现代著名佛学家——王恩洋先生的一生

    清辨《掌珍论》、《思益梵天所问经》,悟得真如即诸法空性空理,非离色心等别有实法名曰真如,由是对印度佛教空有二宗的争执得以会通。他还整理并续成了欧阳竟无的讲稿《佛教非宗教非哲学》,欧阳大师阅后,极为欣喜...

    李豫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5069623.html
  • 起信论解惑

    五乘,说教有四教、五教等,在佛固  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也。  佛说一味,闻者识上,所变不同,故有诸乘。佛为方便  ,说不定法,闻者随自乐,欲各执一定,以相阐扬后世,因  ...

    唐大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11469651.html
  • 湛然“无情有性”思想中的“真如”概念

    佛性,在无情边名为法性。法名不觉,佛名为觉,故谓有情有佛性故,而能修行至于成佛;无情无知无觉,不能修行,不能成佛。’此正所谓情想分别,心虑不亡,故为荆溪之所破也。”(卍 99.439B )  但同样这...

    郭朝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75370099.html
  • “西游”的文化范式及其转换

    石头记”(《红楼梦》本名《石头记》)好戏的主人公玉缘神话叙事:      孙悟空,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天产妖猴。出家学艺20年,成人像,得法名,学成归山称王。东海威逼龙王贡物,阴司强销猴类户籍。惊动...

    叶舒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25370145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止观入门

    定,一味地享受天乐而不能了生脱死,这种的修法名愚痴病。若偏于分别明相,终日寻名取解,口说心迷,贪嗔不除,就形同沐猴而冠,似人非人,即成魔王学法,这是由狂心所生的诸般妄想。  真正的止观法门可分三个次第...说法。权说实说,了义说不了义说,都叫方便,无有一法名为究竟,若说有一法名为究竟者,此法也一定叫方便法。所以四悉檀中,除世间、为人、对治三种悉檀是方便法外,即使第一义悉檀亦名方便。若不方便善巧,何能契入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3570239.html
  • 龙钦巴(无垢光)尊者略传(上)

    。九岁时在札谢聪谛地方念诵《般若二万颂》和《般若八千颂》各一百遍,对其中的词义无余精通。十二岁在桑耶堪布萨钦巴与阿阇黎根嘎哦色前出家,法名赤诚罗珠。出家后便开始学习戒律,从这时起,年仅十二岁的他就开始...

    秋札桑波尊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3070531.html
  • 《大唐西域记》今译

    。   慈恩道场(寺)的三藏法师,法名玄奘,俗姓陈氏,他的先世是颍川人。自从轩辕黄帝开始有了天文历象,任姒游华阳感生炎帝,初都于陈,这是陈氏得姓的来源;大舜开四万之门宾迎诸侯朝臣,在历山躬耕时已...

    季羡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34370582.html
  • 洪州宗心性思想评述

    心外无法;此心即法,法外无心。心自无心,亦无无心者。」[48]  当时有人问:「若心相传,云何言心亦无?」希运答:「不得一法名为传心,若了此心,即是无心无法。」[49]希运所言的无心,就是无任何思虑、...

    方立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3870821.html